4月18日,英語協會成功舉辦“觀丹劇魅影,尋漳絨華章”活動成功。伟德官网下载客户端韓菁菁副院長和英語系主任王歡帶領英語協會成員及創新創業實踐小組共赴丹陽進行實地考察,鎮江市藝術創作研究中心劉燕萍老師和丹陽文體廣旅局殷顯春主席陪同指導,讓同學們得以深入了解了丹陽的特色非遺文化。
丹陽文體廣旅局主席殷顯春介紹:“丹陽是一個曆史文化底蘊非常豐富的地方,在這裡很多東西有待發掘。”此次活動先後調研了丹陽的四家文化場所:丹劇展示室、丹陽總前委舊址紀念館紅色基地、趙軍二胡工作室以及漳絨制作技藝工作室。
圖為丹陽文體廣旅局殷主席給同學們介紹丹陽特色唱腔“啷當調”
在丹陽文化城丹劇展示室,殷老師以“啷當調”為切入口,介紹了丹劇的由來和發展,并向同學和老師們展示了丹劇的傳統服飾,丹劇的唱腔。同學們認真聆聽并詳細記錄,同時老師積極交流讨論,在以“新眼光”看待“舊傳統”的研讨以及“新一代”和“老一輩”思維碰撞中,大學生們了解到戲曲的地域性,非遺保護的使命任重道遠。
接着,所有人來到丹陽總前委舊址紀念館。總前委舊址場館是一幢曆經滄桑的建築,室内陳列的圖片、文獻和實物等資料再現了渡江戰役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真實情況。正是在這裡的,這麼一群人——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五人組成的總前委,使上海這座亞洲最大的城市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取得了軍事上和政治上的雙豐收。此次參觀學習,正值上海解放75周年前夕,同學們紅色基因又一次被激發,大家紛紛表示,要積極學習革命英雄精神,以實際行動來踐行紅色精神,争做新時代好青年。
圖為紀念館講解員為同學們介紹總前委舊址由來
在第三站“趙氏琴坊”,老師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趙氏家族二胡制作的傳承譜系。在“趙氏琴坊”第十八代傳承人趙軍老師的講解,同學們對中國傳統樂器二胡的制作過程、工匠們精湛的技藝和一把好胡是時間的沉澱有了新的認識。随後,同學們參觀了直播間,滿牆滿地的二胡讓人震撼,知名藝人現場的二胡演奏讓同學們沉醉于一把好胡的音色。二胡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走進直播室,走向世界,正順應時代特征進行文化創新,向年輕一代乃至國際社會展現中華風采。
圖為趙軍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二胡的制作過程
最後,同學們參觀了漳絨工廠。漳絨起源于福建漳州,又名天鵝絨,是丹陽市的地方傳統絲織品,其以絨為經,以絲為緯,用絨機編織,使織物表面構成絨圈或剪切成絨毛的絲織物,可用作服裝、帽子和裝飾物等。此次參觀,漳絨傳承人戴老師為同學們介紹了漳絨的曆史文化背景和複雜且精細的制作過程,最後向同學們展示了部分精美的漳絨作品。此次講解,使得漳絨被更多的年輕人所知,使得這種傳統手工藝被更廣泛地弘揚。
圖為戴老師講解漳絨的由來
圖為丹劇中心大合影
此次活動以地域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為主題。同學們在活動中親身體驗了傳統民俗文化的魅力,在古今文化交融中感受到文化傳播的使命,同時也激發了“講好丹陽非遺,講好中國故事”的熱情。
作者 楊邦燚 馬雪兒 韓菁菁 審核 趙莉